范銳平公園城市論壇致辭,闡釋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路徑,描繪承載美好生活“未來之城”
成都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正在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10月24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等相聚美麗蓉城,心懷美好生活無限憧憬,暢想未來城市理想形態,深入探討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時代價值、科學內涵、實踐路徑。
開幕式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發布致辭,以“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為題,結合成都實踐,闡釋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路徑,描繪承載美好生活“未來之城”。
以下為致辭全文。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理念,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和社會熱切期盼。2019年春暖花開之時,我們舉辦首屆公園城市論壇,形成“成都共識” 。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提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今天我們再次聚首,心懷美好生活無限憧憬,暢想未來城市理想形態,深入探討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時代價值、科學內涵、實踐路徑。在此,我謹代表成都市委市政府,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成都改革發展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向熱心參與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各界人士和廣大市民表示衷心感謝!
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與最美好的希望。一年成聚、兩年成邑、三年成都。城市的建立,結束了逐水而居的游牧時代,人類生活開啟了從“隨遇而安”到“造郭守望”的歷史篇章;城市的發展,加速了科學技術的迭代更新,人類生產實現了從“刀耕火種”到“智能互聯”的時代飛躍;城市的繁榮,孕育了璀璨多元的精神文化,人類文明呈現出從“孤立隔絕”到“包容互鑒”的演進圖景。然而,無可回避的是,工業文明時代以來,高歌猛進的城市化進程,在創造前所未有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因發展理念的滯后、營城路徑的局限、利益格局的羈絆,滋生出一系列問題與困擾:城市空間野蠻擴張,生態承載難以為繼;要素資源低效占用,永續發展難以為繼;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品質生活難以為繼;多元利益交織沖突,有序運行難以為繼;風貌形態千城一面,文化傳承難以為繼。如何堅守“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初心,成為全世界城市工作者孜孜求解的時代課題。
成都是舉世聞名的天府之國。歷經4500年文明史洗禮、2300年建城史磨礪,城市空間結構幾經調整,但城名未改、城址未遷,“因天時就地利”的營城理念貫穿始終。先秦筑龜城,堅持因勢利導,構筑中軸線、打通微循環,實現了采光集熱通風與山川河流地勢的整體協調;隋唐擴秦城,遵循城園同構,挖筑摩訶池、開鑿解玉溪,實現了津流徑通、春松華茂的整體形勝;明清起新城,注重以文化城,興修回瀾塔、建造望江樓,實現了山水秩序與人文特質的整體交融。古蜀先民的營城實踐,體現了對山水人居要素的綜合駕馭,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筑城智慧。從歷史深處走來,成都在工業化浪潮中拔節而起,建成區面積從建國初期的18平方公里擴大到2019年的9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從59萬增長到1658萬。但“成長的煩惱”也接踵而至:一座座川西林盤衰敗消失、一條條古街老巷淡出眼簾、一處處開敞空間日漸萎縮,愈加凸顯的城市病讓天府之國的宜居本底黯然失色。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理念是前行的指引。正當我們彷徨在發展的十字路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世界城市文明發展規律和人與自然關系演進規律,以大歷史觀洞察時代趨勢,以人民為中心回應美好生活關切,賦予了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歷史使命。新發展理念標定旗幟方向,提供了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戰略引領;公園城市標定未來形態,凝煉了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城市理想;示范區標定政治責任,寄予了敢為人先、開創引領的殷切期盼。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推動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回歸生活導向,實現了規劃理念、發展方式、營城路徑全方位深層次變革,市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日趨增強,經濟總量從2009年全國第13位躍升至2019年第7位,GaWc全球城市排名從2016年第100位拉升至2020年第59位。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大考中,公園城市的生態優勢、治理效能和活力韌性進一步彰顯,成都成為全國感染率最低、活力秩序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城市的萬千美好,孕育于自然天成,離不開有序規劃。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是筑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就是要直面城市有機生命體的多元性、復雜性,堅持“人城產”邏輯,在自然與有序之間權衡調適,不斷探索轉型發展突圍之路,努力打造標定時代發展高度、承載美好生活向往的“未來之城”。
○面向未來,成都將形成“青山綠道藍網”相呼應的公園城市空間形態。山水交融的自然本底,是天府之國的千年遺澤,是公園城市的筑城之本。我們將以青山為底,劃定生長邊界、區隔城市組群、布局望山廊道,構筑龍泉山森林公園城市綠心,推動中心城區與東部新區“一山兩翼”有序發展,再現草樹云山、千秋瑞雪的曠世盛景;我們將以綠道為軸,串聯城鄉社區、貫通川西林盤、鏈接大地景觀,加強場景營造和價值轉化,讓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我們將以江河為脈,疏通水系溝渠、改善河湖水質、升級濱水空間,編就三江潤城、千渠入院的城市藍網,勾勒清泓環繞、藍綠交融的靈秀畫卷。
○面向未來,成都將形成“軌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園城市運行動脈。公共交通延展著城市空間的格局尺度,間奏著市民生活的律動音符。我們將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促進中心城區加密成網、產業功能區加速覆蓋、成都都市圈加快成環,帶動人口產業科學集聚、城鎮體系有序布局。我們將以TOD開發重塑城市形態,推進樞紐站點與周邊區域一體化設計,促進交通圈、商業圈、生活圈“多圈合一”,讓一切有空間的地方皆可停留、皆能交往、皆有效益。我們將以綠色出行改寫城市生活,加速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圍繞軌道站點完善公交微循環,依托綠道體系打造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引領形成綠色低碳、簡約高效的生活風尚。
○面向未來,成都將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相統籌的公園城市發展空間。構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產業功能區和高效協同、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圈,是城市發展方式和經濟組織方式的重大變革。我們將著眼產與城的融合,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堅持產業功能區獨立成市,摒棄攤大餅模式,變職住分離的工業園區為功能復合的新型社區,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空間布局;我們將著眼產與人的匹配,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高標準人才公寓,依托創新創業環境優勢和生活成本競爭優勢,引導人力資源向專業化社區集聚;我們將著眼產與鏈的協同,以生態圈理念為引領,聚焦主導產業細分領域,推動上下游、左右岸就地布局,配套鏈、供應鏈、創新鏈整體成勢,構筑高質量發展的比較競爭優勢。
○面向未來,成都將形成“巴適安逸和美”為特征的公園城市社區場景。場景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價值導向、生活方式、文化意涵、美學特征的物化表征。我們將著力營造多元體驗的社區生活場景,建設15分鐘服務圈,打造復合多元的功能設施體系,構筑全民參與、全齡友好微場景,讓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覺;我們將著力營造詩意棲居的社區生態場景,用美學雕琢綠地小品,用設計點亮小道林蔭,打造小尺度街區、人性化空間,讓市井生活與良好生態相得益彰;我們將著力營造專業高效的社區服務場景,完善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體系,培育社會企業、發展社會組織,創新社區服務業態模式,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讓市民群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感受美好、體味幸福。
○面向未來,成都將形成“開放創新文化”相協調的公園城市發展動能。開放創新是成都未來發展的最大變量,天府文化是成都走向世界的獨特名片。我們將以全面開放鏈接全球,建強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提升全球通達能力、要素運籌能力、供應鏈輻射能力,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我們將以科技創新驅動轉型,共建西部科學城、籌建天府實驗室,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讓“源于成都、引領前沿”的硬核科技產品不斷涌現,努力實現由被動跟跑到主動領跑的格局性轉變;我們將以天府文化厚植優勢,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擦亮“三城三都”品牌,大力培養全社會國際視野、創新基因和爭先意識,向全球傳播城市理念氣質,凝聚走向世界的深厚力量。
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我們加快建設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為成都帶來了千載難逢、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我們將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攬,主動融入雙循環、齊心唱好雙城記,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努力在服務黨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建功立業,努力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爭先進位。
來源:鳳凰網四川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