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中文无码咪咪爱,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當前位置:首頁 > 綠色資訊

解讀:中央財經委會議

發布時間:2021年03月19日     瀏覽次數:980次

   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導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全國兩會結束后,中央再度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

   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研究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問題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

   習近平在會上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會議的部署與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等一脈相承,為今后的低碳發展指明了方向。

   林伯強同時表示,一些提法并非首次出現,但自從中國明確了實現碳中和的具體時間點,意味著我們有了更強的約束,必須要做出計劃、安排,才能在40年后達成目標。這也是碳中和為什么重要,它賦予一些舊提法新的使命。
   聚焦律界發展動態,追蹤社會熱點資訊,傳播法律實務知識,為學術界、律師界、司法界和企業界搭建知識交流和資訊共享平臺。

   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會議強調,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生態環境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氣候變化是人類發展面臨的長期的、深層次的挑戰。當前中國每年因為氣候變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GDP的1%左右,2020年我們的GDP破百萬億元,也就是說損失大約是1萬億元,如果累計過去和未來,損失將不可估量。

   柴麒敏表示,要實現可持續增長,中國必須走上一條生態文明的新路。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方向,大部分是低排放的,用減排機制去倒逼,很大程度能助推高質量發展轉型。可能短期內一些產業會受到損失,需要政策保障,但從大賬來算,低碳轉型絕對是利大于弊。

   上述會議還強調,要堅持全國統籌,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制度優勢,壓實各方責任,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施策。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節約戰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要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強化科技和制度創新,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使命。會議強調,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有效統籌國內國際能源資源。要加強風險識別和管控,處理好減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系。

   此前,“十四五”規劃綱要亦提出,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及各自能力原則,建設性參與和引領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會議指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其首要一條即是,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相比于此前“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提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更進一步地強調了新能源的主體性。

   2020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曾介紹,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2020年底的15.8%,提高到2030年的25%左右,這個壓力比較大,意味著接下來能源增量70%以上為非化石能源。風能、太陽能總裝機從2020年底的4.6億千瓦,提高到2030年的12億千瓦以上,以后每年的增量都很大。

   近日,風電、光伏發電行業政策暖風頻吹。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對短期償付壓力較大但未來有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企業,金融機構可以按照風險可控原則,在銀企雙方自主協商的基礎上,根據項目實際和預期現金流,予以貸款展期、續貸或調整還款進度、期限等安排。

   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提出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國家能源局表示,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推進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全面實現平價無補貼上網;因地制宜開發水電;在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將對電力系統構成挑戰,同時也將帶來儲能、能源數字化等方面的發展需求。

   柴麒敏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的能源需求總體已經進入到低增速、低增量階段,完全可以通過發展新能源和同步的體制機制改革等去滿足,把原來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能源體系,逐步更新迭代到新能源高滲透率的現代能源體系。

   林伯強則強調,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前更多是靠政府補貼,接下來更需要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包括推動電力市場化改革、碳交易,讓政府補貼的功能轉由市場來承擔,最終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抑制對化石能源的需求,二是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提高競爭力。

   三、工業、建筑、交通、碳交易等多方面綜合發力

   除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外,會議還從工業、建筑、交通、金融等多個領域部署了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要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建筑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購等政策,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要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反對奢侈浪費,鼓勵綠色出行,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

   在工業減排之外,關于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相關表述,此前也曾出現在各類政策文件中,但總體而言,對于居民減排仍缺乏全局性、系統化的長效激勵機制和創新性的制度設計。

   深圳原副市長唐杰日前指出,居民消費的碳排放大幅度增長,這將是我們未來要面臨的一大問題。

   能源基金會低碳城市項目主任王志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倡導綠色低碳生活,鼓勵綠色出行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在于我們需要有相應的城市空間布局,包括給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更高的保障,構建宜人的公共空間和綠地系統,通過改造增加用地混合度,調控職住比例,平衡不同時間維度的交通和能源負荷等。這既能降低碳排放,同時也是在更加以人為本地發展城市。

   從長遠來看,實現碳中和并非將碳排放降至零,是指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人為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通過植樹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要實現碳中和,除了減少排放外,加強碳吸收、移除同樣重要。

   上述會議亦指出,要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進國際規則標準制定,建設綠色絲綢之路。

   會議最后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也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的一場大考。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責任,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檢查。領導干部要加強對碳排放相關知識的學習,增強抓好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