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持續做好生態保護“加法”環境污染“減法”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資陽城市上空常見藍天白云。
初秋,陽光靜靜地灑在沱江水面上,泛起金色漣漪,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
“天藍藍水清清,真美!”雁城市民劉蕓每天都會沿著沱西濱江景觀帶慢跑一圈 ,看著眼前的美景,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享受著秋日的暖陽,她感到生活非常愜意。
近年來,資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持續做好生態保護“加法”和環境污染“減法”,努力讓綠色成為資陽最靚麗的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藍天白云大雁飛
近年來,資陽堅持突出問題導向,聚焦“藍天、碧水、凈土”,用“建、治、管、改”推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繪出了一幅生態美麗畫卷。
繪一片藍天讓空氣常新——
初秋雨后,資陽天氣晴朗,在湛藍的天空上大片絮狀云朵時而匯聚、時而分散,十分漂亮。
最近幾年,資陽的“氣質”一年比一年高。數據顯示2020年資陽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累計下降23.1%;優良天數比例88.8%,較2015年累計提高4.4%。
2020年,我市有5個月的空氣質量進入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20名。今年4月我市空氣質量排名位于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7名,二季度在全國168個城市排名較一季度提升了27名,提升幅度排名全省第一,“資陽藍”逐漸成為常態。
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明顯改善,得益于我市生態環境“大環保”格局的形成。我市積極推進成德眉資大氣污染聯防聯控,2017年以來,針對大氣污染防治實施了“定點包片·聯合執法”攻堅行動,在藍天保衛戰中強化實施“減排、壓煤、治車、抑塵、控秸”五大工程,搶抓每一個“藍天”。
科學治氣力度持續加大。今年5月,我市首輛大氣走航監測車正式發車,這是一臺裝備“黑科技”的環境監測車,不僅能邊走邊測大氣污染,還能精準鎖定污染源。此外,空氣微觀子站、無人機、機動車遙感監測系統、手持快速檢測儀等高科技裝備也全面應用在藍天保衛戰中,通過搭建起“天地一體化”監測平臺,實現了對污染源的快速發現、識別和處置,精準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護一江碧水讓清水長流——
“快看!大雁!”2021年2月,市民陳國章在沿著沱江邊散步時,看到了野生的大雁在沱江水里嬉戲。
“這幾年,因為水質的改善,多年看不到的大雁頻頻出現,成為我們這兒的‘常客’啦!”陳國章感慨,記憶中那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圖景,又回來了。
從2017年取締以沱江為主的所有河道網箱養殖到2021年“十年禁漁”政策落地,在相關部門廣泛宣傳動員下,我市漁民主動“上岸”,還江河滔滔清流。同時,我市持續攻堅沱江、瓊江及其支流綜合治理,落實九曲河、陽化河枯水期管控措施;補上管網短板,提高污水處理能力,累計投入30.5億元,建成管網1700余公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88個、農污設施408套,日處理能力達25.37萬噸;沱江干流2個國控斷面水質不斷改善,連續48個月達到優良,2021年上半年提升至Ⅱ類。
守一方凈土讓青山常在——
為讓廣大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資陽有序開展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地塊土壤環境質量調查評估、重點監管企業自行監測和隱患排查及整改、土壤環境監督性監測等相關工作,不斷強化土壤環境質量監管。
全市廣泛開展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鼓勵公眾參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土壤環境質量審查機制和部門聯動機制。
完成了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確定詳查單元33個,確定詳查點位298個,按照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三個類別對農用地進行分類管控;全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基礎信息采集、自審、內審、風險篩查等相關工作已全面完成,布設監測采樣點位8處并完成采樣分析,詳查成果已通過詳查信息管理平臺上報;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完成60余個地塊土壤環境質量審查備案。
從源頭管控、過程監督、能力建設、年終考核、申報登記等方面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2020年全市危險廢物共產生5229噸,主要轉移到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安全處置,全年沒有發生危險廢物環境污染事故。
聚力綠色發展 新興產業助力經濟生態雙贏
2019年,在雁江區保和鎮的富良建材廠區內,一根高大煙囪轟然倒下,這代表著“高能耗、污染大、低效益”的傳統磚瓦行業從此退出資陽舞臺——這是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堅定取舍。
一年之后,經過了工業技術裝備和能耗減排改造的富良建材廠重新投產,廠區采用封閉式陳化庫,水分實現零蒸發,同時避免了粉塵污染,生產中產生的煙氣先后通過脫硫設備、清水噴淋塔,實現達標排放。“我們淘汰了一批制磚的落后生產工藝與產能,引進了世界領先的工藝技術與裝備,與高消耗、低效益、低產出的發展軌跡徹底脫離。”富良建材廠負責人張茂蘆介紹,根據預算,項目達產一年能減少用煤3800余噸,同時產量將提升2倍,銷售收入及綜合競爭實力顯著提升。
“十三五”期間,倒逼綠色轉型發展的又豈止一個磚瓦廠,清理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的重拳從2017年開始揮出。
資陽的決心有多大?一組數據或許能說明問題:2017年,全年立案416起,下達處罰決定284件,罰沒款金額1167.7萬元;2018年,處罰金額約3000萬元。通過連續兩年的嚴格執法,2019年效果初顯,全年下達處罰決定回落到123件,處罰金額也下降到715萬元,環境違法行為得到基本遏制。
“綠色指揮棒”之下,以新型“銅墻鐵壁”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脫胎換骨,以“芯屏器合”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加快建立……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綠水青山”正在成為“金山銀山”,資陽經濟正澎湃著強大的綠色發展動力。
百威英博資陽工廠綜合利用川內光伏、風電、水電等多種可再生能源,成為國內啤酒行業首個100%使用可再生電力生產的工廠;四川首臺純電動新能源軌道車在中車資陽機車公司誕生,具有低噪音、零排放、經濟性高等優勢; “云創智谷”創新創業基地、卡瓦(四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四川省口腔裝備材料檢驗檢測中心等一批新型材料、生物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低碳環保產業項目落戶資陽……以綠色發展為引領,資陽產業結構更加合理,闊步前行。
在推動綠色發展進程中,資陽始終堅持規劃引領和政策導向,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在資陽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前置性和基礎性地位,用環保準入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有損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項目,從規劃層面予以杜絕和嚴格控制。
目前,全市初步實現了產業結構由傳統制造逐漸向綠色產業、循環經濟的轉型。
植樹造林 讓更多群眾享受綠色福利
樂至地處涪江與沱江的分水嶺上,是川中丘陵的“龜背”。過去因缺水少樹,水土流失嚴重,被人們戲稱為“石頭城”。
1981年,時任樂至縣副縣長王隆瑛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開手腳,植樹造林。他帶領群眾育苗1.5萬畝,還設計榿柏混交、林草共生的森林模式,讓樹木適應樂至貧瘠的土地。
10年時間,在王隆瑛推動下,樂至3500多個石頭山,披上了“綠衣裳”。老縣長退休后,樂至堅持走生態建設道路,一代接著一代干。
從“有紅薯無柴煮”的“石頭城”到森林覆蓋率43.6%的“全國生態建設先進縣”,一代代樂至人為此付出艱辛努力。
而樂至的嬗變正是觀察資陽生態環境改善的一個切口。
2000年,資陽城區滿眼光禿禿,植被覆蓋率只有22%。改善資陽面貌迫在眉睫,一紙紙文件和政策從辦公室簽發,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結構轉變等一系列“動作”開始在資陽土地上動了起來。
到2015年,資陽累計實施退耕還林44萬畝、退耕還林配套荒山造林65.5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2016年 6月30日,《資陽市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市行動方案》出爐。同年7月15日,我市召開市、縣(區)、鎮(鄉)三級黨政主要領導參加的動員大會,吹響了“大規模綠化全市”的號角,推動形成綠色發展全民共建新格局。
從新年之后的元宵花卉節到每年植樹節的“綠化全市行動”,從積極承接成都花卉苗木轉移到連續多年舉辦生態旅游節會,從推進木本藥材精深加工到發展林下種養采摘、森林康養、森林體驗等新業態……資陽“造綠”行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截至今年4月初,我市森林資源面積達到321.7萬畝、森林蓄積91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7.3%,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7.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8平方米……綠色資陽畫卷正徐徐展開。
市中心城區70余座保留山體綠化成果顯著,28座公園建設如火如荼,城周森林屏障初顯形態,骨干通道、節點等城市景觀綠化美化愈發亮眼,城市風貌呈現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特點。
近年來,資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綠色的種子在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未來,資陽將繼續堅持走好綠色發展之路,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福祉。
來源:資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