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決策雜志(ID:juecezazhi)注意到,今年55歲的盧柯是一位“院士副省長”,他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盧柯 資料圖
盧柯的獲獎評語顯示: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盧柯在電話連線中表示,感謝評委會認可其工作,自己從事的材料科學是很古老的學科,這一次獲獎是組委會對該學科的巨大鼓勵。人類使用金屬材料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性能提高越來越難,自己研究的方向,就是在納米尺度下找到更好的結果,使用納米材料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讓金屬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以往的獲獎者包括袁隆平、王貽芳、施一公、潘建偉等著名科學家。
公開簡歷顯示,盧柯1965年5月出生,16歲讀大學,在華東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學習,1985年畢業后考入位于沈陽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讀研,1990年獲工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留所工作,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
2003年,38歲的盧柯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改革開放后當選時最年輕的院士,這個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39歲時,盧柯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40歲時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國際科學界公認的權威刊物《Science》雜志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2018年2月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同年3月,新華社還曾發布題為《盧柯: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是如何煉成的》一文。文章寫到,盧柯認為做科研就像海灘尋寶,“如果你撿貝殼,那你一輩子就停留在這樣一個高度;如果你找準了地方,挖下去,就能挖到珍珠”。
在赴地方政壇任職前,盧柯是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一個細節是,此研究中心是我國首批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主管部門為中國科學院,首屆中心主任就是盧柯。據介紹,這個中心“計劃未來通過5年左右時間,在納米金屬、新型納米功能材料等方面產生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原創科研成果”。
2018年10月,盧柯履新遼寧省副省長。據遼寧省政府網站顯示,盧柯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分管省科學技術廳(外國專家局)、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管理局)、體育局,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工程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
此外,盧柯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也值得關注。九三學社是以科技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民主黨派,有媒體認為,這對幫助遼寧引進高端人才方面助益良多。
盧柯與其科研團隊的合影(照片中間身著淺色襯衫者為盧柯,2014年6月攝)。
決策雜志(ID:juecezazhi)梳理發現,除盧柯外,還有多位地方省級領導干部是兩院院士(詳見:院士副省長再擴容,專家型領導都“管”什么?):
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彭金輝,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東省副省長王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吉林省副省長安立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山東副省長凌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來源:決策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