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進入秋季的時節,中南海召開了一次萬眾矚目的授銜儀式。下午5時,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音樂聲中,毛主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命令狀、各種勛章等,都一一為打出新中國的有功之人授予。
第一個接受毛主席授銜的,正是開國元帥之首朱德,緊接著,是彭德懷、賀龍、陳毅等元帥。在如雷的掌聲中,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也就此誕生了。在眾人心中,既然朱德作為十大元帥開國之首,那么不管是軍銜命令狀還是勛章的編號,都應該是起始數字001。可是在朱德的軍銜命令狀上,卻并不是001號。
這一情況在當時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測,會不會是毛主席寫錯了?但這么莊嚴的一個事情怎么能寫錯呢?而且這次的授銜是經過長期而且縝密的準備下才進行的,是一件十分嚴肅而且鄭重的事情,所以并不存在毛主席隨手把001號隨便簽給其他人的情況。那么,主席最后到底將這一001號的軍銜命令狀頒給了誰呢?
莊重而嚴肅的授銜儀式
1952年11月26日,各部門就開始對軍銜工作進行研究。1953年,在充分考慮了蘇聯的意見和當時朝鮮的軍銜制,并結合我軍的具體情況之后,拿出了第二套方案。1953年末,中央軍委召開了55天的高干會議。
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報告中說道:“軍銜主要是確定每一個軍人在隊列中的地位和職權,以便按職責條令的規定,履行職權;同時又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以鼓勵其在軍隊中的工作和上進心。”一直到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才正式確定我國的軍銜體制。
開會時,民主人士們紛紛發言,覺得毛澤東等領導同志是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創建者,指揮過許多重大戰役,為軍隊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應該給他們授銜授勛。毛澤東功勞最大,應該授予大元帥。
當時,劉少奇知道毛澤東并不想要元帥的態度,爭論來爭論去之后,他便對那些想要毛澤東授予大元帥的民主人士們說:“你們不是經常可以見到毛主席嗎?你們當面去說服他,爭取他的同意,我們這次先不作決定。”
此后不久,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等人參加了一次會議,議題之一就是有關授予元帥軍銜的問題。毛澤東說:“你們搞評銜,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多不方便呀!”
毛澤東態度堅決,確實起到了表率作用。隨后他對劉少奇說:“你也在部隊搞過,你也應該評元帥!”劉少奇立即揮了揮手說 :“不要評了,我現在不在軍隊工作了。”毛澤東又問周恩來和鄧小平:“你們的元帥軍銜還要不要評啊?”
周恩來連連擺手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鄧小平也笑笑說:“當什么元帥喲,早不帶兵了。”問過了一遍之后,毛澤東最后說道:“依我看吶,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為好。”
后來,中央再次召開了一次會議,專門討論授予元帥軍銜的問題。名單經過反復權衡,多次調整和斟酌,最終在9月15日,先后經陳毅、陳云、鄧小平審閱之后,由彭德懷向周恩來呈報,請他審閱批示之后,至此,評銜工作才終于基本結束。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舉行了兩場授銜活動,14點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軍銜授銜典禮在國務院禮堂舉行。典禮會場布置得莊重樸素,周恩來把授予大將軍銜的命令狀,依次授予了站在主席臺前的粟裕、陳賡、羅瑞卿、張云逸等9位在京將軍,并與他們一一握手表示祝賀。在京的301名將官都在此授銜。
下午4時半,一輛接一輛的小汽車停在了懷仁堂前的廣場上。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等先后進入懷仁堂的休息室。典禮開始前5分鐘,毛澤東身著灰色中山裝,乘著黑色吉普車來到懷仁堂前,隨后走到后臺休息室,與元帥們親切握手。
下午5時整,典禮開始,毛澤東平緩地走到主席臺前,將軍銜命令狀依次授予列于主席臺正中央的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等7人。第一元帥朱德首先獲得的勛章和證書尾數編號,都均為004。
實際上,在這次授銜儀式之前,很多大將都覺得自己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還不夠多,紛紛讓銜。還有主動給中央寫信,表示想要把自己的軍銜給其他人的。所以對于十大元帥們來說,誰獲得什么軍銜,又或者是拿到什么編號的命令狀,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元帥授銜儀式后,還有近千人等待著被授勛。因為勛章太多,匆忙之中工作人員還誤把兩位中將的勛章給錯了,周恩來得知后,示意他不要聲張,小聲囑咐道:“會議以后再調整。”最后,授勛典禮在《勝利進行曲》的旋律中順利結束。
此時夜幕已經降臨,懷仁堂華燈初放,各種面包、點心、蔬菜、水果的杯盤將餐桌鋪得滿滿的。獲得了軍銜和勛章的元帥、將官們,在夫人的陪伴下緩緩入席。這種由夫人陪同參加宴會的情況,以前并不多見。這次是周恩來的特別指示:“授銜大會夫人們可以不出席,但慶祝宴會一定邀請將帥的夫人們參加,慶祝晚會也要請夫人。”
19時,周恩來在懷仁堂草坪上發表了祝酒詞,一片歡呼聲中,將帥們共舉酒杯,一飲而盡。酒會結束后,懷仁堂又舉行了文藝晚會,毛澤東因公沒參加酒會,但最后卻趕上了精彩演出。當晚梅蘭芳和馬連良的出場,將晚會氣氛推向了高潮,臺下將帥們都紛紛拍手稱好。
這一次的開國將帥授銜,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光輝的一頁,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軍銜命令狀的001號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 70 周年的時候,解放軍出版社的副總編輯,在和其他同志一起到賀龍家拜訪的時候,發現了一件打破常人認知的事情。這天,賀龍的女兒賀曉明在招待這些客人的時候,指著一個鏡框讓他們看。
這是1955年毛澤東授給每一位元帥的“命令狀”,邊看她邊向大家介紹說:“我們老爸這個證書是001號。”此時所有人都感到很詫異,為什么毛主席會把賀龍放在第一位呢?仔細思考和詢問之后,他們覺得,001號其實是有著初始的意義的。
八一南昌起義的時候,賀龍是總指揮,而這次起義又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所以才會有了這個命令狀。曾有人向毛澤東提出建議,將建軍節改為9月9日的秋收起義,但在聽到這些人的意見之后,毛澤東毫不猶豫就拒絕了:“那怎么行,一個在前一個在后。”足以可見在他的心里,南昌起義的重要性。
1927年7月初,周恩來找到賀龍在武漢的公館,親自登門拜訪,這是兩個人第一次見面。他們在這次談話中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談論了國家的前途命運,談論了南昌起義的具體計劃,也談到了他們各自的前途。
也是在這第一次的交談中,賀龍對周恩來堅定地表示:“我認定共產黨是最好的黨,只要你們相信我,我就別無所求了。”周恩來聽完了他的話,當時就跟他說:“你真心誠意擁護共產黨、支持工農運動,我們當然相信你,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你賀龍同志。”
賀龍在后來的回憶中這樣寫道:“周恩來同志在武漢和我談話,他說人有階級,所以要有階級覺悟……他的話對促進我的覺醒起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說,和周恩來的這一次會見,是賀龍人生當中重要的轉折點,也奠定了他們幾十年患難與共的友誼基礎。
在南昌起義前夕,賀龍積極做好準備工作。中共中央決定,集結在九江、南昌地區的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的軍隊,葉挺和朱德領導部隊為主要力量來進行起義。這樣來看,這三支部隊是組成了南昌起義的基本隊伍,總共不到兩萬人。
能夠集結起來的隊伍主要是賀龍同志的20軍,這里面包括他從家鄉帶出來的3000湘西子弟兵。所以是為南昌起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的。
賀龍對20軍的戰士們說道:“我們的隊伍,是工農大眾的隊伍,是工農革命的隊伍,我們已經鬧了幾年的革命,現在,我們還要不要革命?”軍官們都激昂地給予了肯定的回答。賀龍接著說:“擺在我們面前有三條路:一條是我們自己把隊伍解散,大家都回老家去,這條路行不行?”“不行!”賀龍又說:“第二條路,就是去屠殺自己的工農兄弟。這條路行不行?”“不行!”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賀龍接著說:“我看大家的意見是對的。這兩條路我們絕不能走。第一條路是死路,是自殺的路;第二條路也是自殺的路。就是刀架在脖子上,我也絕不會走這樣的路!”
接著,他提出了第三條路:“我們是革命的隊伍,我們要為工農勞苦大眾的解放,我們要走革命到底的路,堅決跟著共產黨走,走到底!”賀龍這一番話,20軍以上的干部們都一致擁護。
7月31日上午,賀龍召開的前委會議,決定于8月1日凌晨4時向城內敵軍進攻,并以他本人的名義發布命令。后來,又將進攻時間提前2個小時。入夜,賀龍命令負責封鎖道路的部隊進入戰斗狀態。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和劉伯承等人率領兩萬多人的起義部隊,發起了南昌起義。戰斗異常激烈,起義軍總指揮部和敵軍指揮部隔街相望,賀龍、劉伯承親自戰斗在一線,指揮若定。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到了早上6點基本結束,起義軍共殲敵3000多人,繳槍5000多支,南昌起義的第一階段勝利結束了。
后來在江西瑞金,那段血雨腥風的日子里,賀龍被批準入黨了,當時他的入黨儀式,是在瑞金錦江中學的一個教室里舉行的,由周恩來主持。在儀式上,譚平山問他:“賀龍同志,此刻我們代表黨向你問話,你必須如實回答,不得隱瞞。請問你的動產不動產、現金還有多少?還剩多少?這是問的第一個問題。”
賀龍說:“我現在什么都沒有了。” 周逸群又問:“那你的社會關系呢?你在工農軍政各界有什么社會關系?他們對革命的態度怎么樣?” 賀龍說:“以前的社會關系,參加革命后都不來往了。”
這時的賀龍,已經下定好決心,將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黨。此前他作為國民革命軍的軍長,在武漢的時候,蔣介石為了拉攏他,曾提出會給予他500萬光洋加一個漢陽兵工廠,還請他做武漢的衛戍司令。但賀龍都拒絕了,他不要官不要錢,寧肯不穿皮鞋穿草鞋,也要加入共產黨干革命。 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這一時期沒有賀龍做出的種種貢獻,當時可能并不會取得如此的成績,由此來看,軍銜命令狀001號簽給賀龍將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毛澤東與賀龍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36年冬天的陜北保安。那時的毛澤東43歲,率領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已經一年多了,賀龍40歲,剛剛指揮紅二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師。兩人都是高個子,且儀表堂堂,只不過一個知識淵博、睿智,渾身上下散發著領袖氣質,而另一個威猛、忠勇,處處洋溢著帥才的干練。
雖然這是兩人的第一次相見,但是他們對彼此卻一點都不陌生,因為此前都早已經非常熟知對方了。終于,在保安的一間窯洞里,兩位風云人物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賀龍以傾慕的眼光望著毛澤東,毛澤東以欣賞的眼光打量著這位性格豁達豪放的將領。
隨后,二人都用彼此熟悉的湖南口音互致問候,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交談中,毛澤東夸贊賀龍說:“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你們1萬多人,走過來還是1萬多人,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
第一次見面,毛澤東就對賀龍做出了如此高的評價,而賀龍也對毛澤東更加崇敬和佩服了,他為能夠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工作感到非常欣慰。
1937年因為軍隊的改編,重新組建了八路軍120師,賀龍擔任師長,士兵們摘下紅五星、紅領章,都有些想不通,抵觸的情緒也很大,于是換裝就成了讓部隊領導們頭痛的一件事。
1937年9月,在一次莊嚴的改編誓師大會上,朱德、任弼時都分別講了換裝的必要性和救國的道理,但他們說完之后,臺下1萬多名官兵一直都鴉雀無聲。
接著,賀龍開始上臺演講,他的講話風格和前兩位截然不同,他說:“我愿意帶頭穿上灰軍服,戴上白帽徽。別看我們外表是白的,可心是紅的,永遠是紅的!”最后,賀龍還語出驚人:“只要是為了執行黨的決定,執行毛主席的命令,讓我穿花褲子都可以!”
話音一落,滿場就迎來了笑聲,連一向嚴肅的朱德和任弼時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之后,120的全體官兵都高高興興地換了裝。大會結束之后,賀龍便帶領部隊開始了游擊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由于他一直堅定毛澤東的原則,120師很快由8000人發展到了近3萬人。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后,高興地說:“賀老總真是‘撒豆成兵’ 啊!”
但與此同時,毛澤東的原則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120師的一些干部也在此時受到了這一影響,這讓賀龍十分不滿,對他們進行了嚴肅地批評。結果,幾位干部們卻覺得賀龍這些話會損害統一戰線,于是就寫信給中央,提出將賀龍調離120師。
結果信寄出后,他們卻有些后悔了,隨即趕到了延安找毛澤東商議。毛澤東當時對賀龍作了一番很高的評價:“賀老總有三條,一是對黨忠誠,二是對敵斗爭狠,三是能聯系群眾。”這一評價,在當時給賀龍極大的鼓舞,也恰到好處地保護了他,穩固了他在120師的地位。
1940年在艱苦的時期里,部隊有時連黑豆都吃不上,就連瓜葉、樹葉,就這樣賀龍還總是想著毛澤東、黨中央,只要延安物資方面有困難,部隊弄到之后,就會千方百計地送過去。
戰斗中繳獲的敵方大衣、毛毯,賀龍也總是命令部隊集中起來,送到延安。他說:“我們這里很困難,可延安、黨中央更困難!”在長期交往中,賀龍已認定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當之無愧的領袖,是挽救民族危亡、讓人民脫離苦海的引路人,因此從心底里越來越熱愛、關心毛澤東。
賀龍也十分關注毛澤東的安全,常常會為他的健康操心。為了減輕毛澤東行軍的疲勞、方便他指揮作戰,有一天他親手把自己騎了多年的兩匹戰馬洗刷干凈,派人送到王家灣給毛澤東乘騎。
賀龍滿懷深情地對送馬的同志說:“這是兩匹有功之馬,曾載我闖過多次難關,要不是它們,也許我早就完了。毛主席原來有一匹馬,和這其中的一匹是一個樣子,去年死了。現在,就讓這兩匹馬為主席分勞代步吧!”
毛澤東接到戰馬后,心情很激動,他撫摸著戰馬,由衷地感謝賀龍的情誼。不過最后他對送馬的同志說:“我十分理解賀老總的心意,回去后轉達我對他的問候。這兩匹戰馬應當留給作戰部隊打仗用,我知道賀老總南征北戰,打仗總愛向前跑,需要千里駒。請賀老總放心,我是可以安步當車的。”
在長期的交往當中,賀龍逐漸認定毛澤東就是中國共產黨當之無愧的領袖,是挽救民族危亡、讓人民脫離苦海的引路人,因而從心底里熱愛、關心毛澤東。
新中國成立之后,毛澤東在全國各個方面的威望越來越高,而賀龍對毛澤東也更加尊敬,在國內外都竭力維護他的威望,對他的決定也堅決服從。毛澤東認為賀龍是第二方面軍的旗幟,一直對他比較重視,并委以重任。
1959年成立新的中央軍委時,設立了3個副主席,賀龍為第二副主席。1960年起,又兼任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主管國防工業。1963年9月,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建議由賀龍來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這一建議最后也得到了參加會議的成員們的一致同意。
1969年6月9日,賀龍與世長辭,直到去世的時候,賀龍一直始終堅信毛澤東。失去自由之后,賀龍也在堅持認真學習毛澤東的著作,關心形勢。
他曾說:“我相信,黨和人民是了解我的。毛主席總有一天會說話的。”1974年9月4日,毛澤東同鄧小平談話,再次催問:“賀龍要恢復名譽,不要核對材料了。”
1975年6月9日,毛澤東在閱讀周恩來送過來的關于舉行賀龍骨灰安葬儀式問題的來信時,批示:“照總理意見辦理。”當天,在周恩來安排下,重新確定了賀龍骨灰安放儀式的規格,周恩來抱病出席儀式,親致悼詞。事后,毛澤東也不忘關心賀龍家屬。
兩位革命先輩之間的友情,歷經過無數大風大浪的考驗,成就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而賀龍的一生,也是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一切的一生。
來源 :行知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