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全覆蓋、質量全達標、標準全落實、保障應擔盡擔,實現非基本公共服務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
方案指出,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我國將著力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切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網底,不斷滿足多樣化民生需求。
近年來,社會領域公共服務投入不斷加大,設施條件不斷改善,但相對于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給不足、質量不高、發展不均衡等突出問題,托幼、上學、就醫、養老等方面的服務質量和水平與群眾期待還有不小差距,這既是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表現,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潛在的巨大國內市場。
為此,方案共明確了三大類共27項行動任務。按照職責分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11項。
其中,在“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加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其他部門共同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加強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和開放等6項任務。
在“補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著力增強人民群眾公共服務供給”方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其他部門共同負責增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完善重點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加快發展體育健身休閑運動和競賽表演業4項任務。
在“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方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其他部門共同負責推進多種旅游業態發展1項任務。
根據方案,到2022年,覆蓋全民、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就近就便、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務體驗不斷改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積極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格局不斷完善,社會關注的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多樣化可選擇的公共服務資源更加豐富,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得到滿足,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方案要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大對本領域公共服務工作的支持力度,細化制定配套制度和政策,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和指導,推動各領域重點任務、保障措施有效落實。
要瞄準重點領域投資缺口,制定涵蓋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實施的專項行動計劃,細化社會領域公共服務短板和弱項需求測算,依托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分近期、中期、長期進行項目儲備并確保滾動接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 嚴格執行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標準。
要擴大資金投入,強化實施監管,繼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大對儲備項目的協調調度力度,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和開工建設,推動在建項目順利實施, 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早日建成發揮效益,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
同時,完善人才服務體制機制,結合實際推進實施工資待遇、技術等級評價、職稱評定等激勵政策。健全公共服務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制度,定期組織職業培訓和業務輪訓,提高公共服務專業化水平。
要加強對地方落實本領域任務的監督檢查,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基本公共服務達標考核和城市公共服務水平評價, 委托第三方開展社會滿意度調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重大問題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宗 邊